穗頸稻瘟發病癥狀
(1)穗頸稻瘟主要在穗頸或穗軸和枝梗上發生。穗頸發病,病斑褐色或灰黑色,從穗頸向上下蔓延,可長達3~4厘米。
(2)發病早,發病重時,造成白穗,發病遲,發病輕時,造成千粒重下降。穗頸瘟常會引起穗梗折斷。
(3)在穗軸分枝、枝梗和再生枝梗上的癥狀和在穗頸部相似,但只是病斑以上部分小穗受害。
穗頸稻瘟防治:
有苗瘟、葉瘟發生的田塊,感病品種,地勢低洼被洪水浸泡過的老病區,在破口前2~3天和齊穗初期各噴藥1次,每公頃用含有效成分300g三環唑或30~45g春雷霉素兌水450~675L均勻噴霧。
穗頸稻瘟預防:
(1)選用抗性好的優質高產品種,連續種植幾年后要及時更換品種。
(2)據測土結果,氮、磷、鉀配合施用,作到基肥足,追肥要選擇水稻高峰期來進行如苗株生長期、灌漿期等,噴施水稻葉面肥來控制瘋長同時來高效快速補充營養物質,促進米粒飽和。
(3)避免偏施氮肥、遲施氮肥。淺水勤灌,適時適度擱田,達到健身栽培提高抗性目的。
(4)清除或燒毀田間有病稻草,用咪鮮胺、強氯精等浸種消毒可兼防惡苗病。